罔两问于景曰:“若向也俯而今也仰,向也括撮而今也被发,向也坐而今也起,向也行而今也止,何也?”
景曰:“搜搜也,奚稍问也!予有而不知其所以。”
——《庄子.寓言》
有时候,我们看到一个人傻乎乎的,毫无心机,却不知道他才是真正的聪明人,这就是俗称的“大智若愚”。
一、“没有主见”的影子好窝囊
影子外面的光圈总是很鄙视影子,觉得影子太窝囊。
它说:“你刚才俯下身子,现在又仰起头;刚才还梳着发髻,现在又披头散发;刚才坐着,现在又站起;刚才在路上奔跑,现在又停在路边歇息。
你为什么要这样子呢?你这所有的行为,都在跟着人类的节奏而变化,难道你就没有自己的独立主见吗?”

二、其实它的头脑很清醒
影子说:这都是非常非常小的事情,何必在意呢?如果没有人类这个载体,就没有我和你的存在,如果我们连自身都难保,那么还谈什么独立主见呢?
从我内心来说,自己也不愿意这样做呀!我像金蝉的外壳吗?我像大蛇的腹鳞吗?有点像,却又不是,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必须依附在他人身上才能发挥作用。
火光或日月之光出现了,我才能聚合起来,显得格外明亮,天空阴暗或者夜幕降临,我就隐息起来。光线也是我所要凭借的,没有这个条件,也无法成形。
有形的物体到来,我便随之而来,有形物体离去,我便随之而离去,有形物体活动,我便随之而活动。不要认为我傻,我的头脑很清醒。

三、“乐不思蜀”的刘禅好可爱
这让我想起了《三国演义》中“乐不思蜀”的故事。
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刚刚受降的蜀国后主刘禅,席中故意演奏蜀乐蜀舞,意在羞辱他们,旧臣们因亡国而掩面流泪。刘禅却神色自若,丝毫不见悲伤之情。
司马昭很纳闷,便问刘禅:“安乐公,思蜀否?”刘禅笑着回答:“此间乐,不思蜀也。”旧臣郤正偷偷教刘禅说:‘先人坟墓,远在蜀地,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!’这样才可能归蜀。”
酒至半巡,司马昭故意又问,刘禅赶忙把郤正的说法重复了一遍。司马昭说:“咦,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?”刘禅装作很惊地回答:“你怎么知道呀!”
司马昭及一众大臣全部哈哈大笑,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,从此再也不把他当威胁了。

四、其实他比谁都聪明
有人认为他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,国破家亡,先人基业毁于一旦,他还能如此安逸地享受生活,一点儿骨气都没有。
可是,如果换个角度来看,蜀国的灭亡已经是定局,不可能再改变,再怎样去怀念它,都只是一段过去的历史而已了,与此总是怀念过去,不如好好把握现在。
蜀国无论从面积、人口、经济、外交、人才等诸多方面,均和魏国相差甚远。再加上连年南征北伐,诸葛亮、姜维这些名将都无法扭转形势,从历史的长远趋势来看,蜀和吴与魏国的实力差距是在不断拉大的,被统一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。
刘禅当然可以选择殉国死节,但如果能够做个安乐公主,他人也不愿对他设防,能照样享受各种优厚的礼遇,难道不也是现在这个阶段最优化的选择吗?

结束语:
看来,从“罔两问景”到“乐不思蜀”,表明一种高级的生活智慧,叫“大智若愚”。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niuben22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custudio.com/1728.html